(一)20世纪现代新儒家的儒学现代化 谈到现代性的儒学、或现代儒学,20世纪兴起的现代新儒学无疑是一种典型。
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,亦只是自家不怨,如不怨天,不尤人之意。一有私欲之蔽,则虽大人之心,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。
生则安,安则久,久则天,天以生为道者也。由是而通天下之志,类万物之情,参天地之化,其则不远矣[8](P7)。天没有我的灵明,谁去仰他高?地没有我的灵明,谁去俯他深?鬼神没有我的灵明,谁去辨他吉凶灾祥?天地鬼神万物离去我的灵明,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。由此可见,阳明万物同体思想的重点是在博施济众、仁民爱物的亲民一面。此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之义看否?曰:然。
四肢之偏痹谓之不仁,取名于不知觉也。若是反身未诚,则犹是二物有对。在此刺激下,一些新文化的倡导者,如陈独秀、李大钊、吴虞等人,深感孔教与帝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,认为孔子所提倡的道德礼教,正是帝制的护符,非加痛斥,无法引导国民扬弃帝制,追求自由。
现在作一次全面的总结,纠正了左的偏向,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。冯友兰就是拥护孔夫子的啰。这次批孔的文章差不多都是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 ,针对周恩来的。其次,毛泽东批判孔子是为了和政敌划清界限。
因此,毛泽东对孔子及其学说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,他对孔子重视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十分欣赏,并对此加以继承和发挥。从这段追叙中,可以看出,青年毛泽东对孔孟故乡那里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都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。
李零认为: 孔子办教育、讲学问,这方面的话他喜欢,但他个性强,温良恭俭让,不喜欢。毛泽东在这封来信上批示同意转发。孔子曰:赐也乐乎?对曰: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1919年4月,五四运动爆发后,他回到长沙。
他说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(《为政》) ,不但要思,还要再思(《公冶长》)。孔子的教育只有六门课程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教出颜回、曾参、子思、孟子四大贤人。他们灌输帝王思想,这些都同孔夫子影响联系着。21.王若水:《新发现的毛泽东—仆人眼中的伟人(下)》,香港:明报出版社2002年。
在他第一次到北京后,他对孔子态度明显地改变了。在1974年1月25日召开的中央、国务院直属机关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,谢静宜曾谈到这个过程,当我们向毛主席汇报林彪也有孔孟之道的言论的时候,主席说,噢,凡是反动的阶级,主张历史倒退的,都是尊孔反法的,都是反秦始皇的。
(2) 批判继承期:继承孔子实事求是精神和教育思想,批判其道德论和中庸哲学 毛泽东对孔子并非完全虔诚地推崇。毛泽东受惠于传统文化,但他对传统文化却造成不可磨灭的破坏,这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,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。
《论语·先进》载:子路问:闻斯行诸? 子曰: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? 冉有问:闻斯行诸?子曰:闻斯行之。从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、二十四史、《资治通鉴》到诗词曲赋、历史小说、各家笔记等,能找到几百条成语典故。但是他的学生比起延安来就少得多,而且不喜欢什么生产运动。他参加哲学会和新闻学会,尽量了解各种新学说。他在读艾思奇《哲学选辑》时批注道: 中庸思想是反辩证[法]的。我当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,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,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,给了我100分。
19.李洪林:《中国思想运动(一九四九—一九八九年)》,香港: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。这个精神很快传遍全国。
射于矍相之圃,盖观者如墙堵焉(《礼记?射义》)。江青曾两次接见梁效等写作组,指示说:现在的文章有点缺点,就是不讲现代的大儒。
开荒种地这件事,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。无可讳言,毛泽东批判孔子确实有其功利主义的考虑。
<(述而)>孔子除了提倡有教无类之外,还懂得因材施教。1942年2月毛泽东在《反对党八股》一文中指出,对问题要多加思考,对文章要反复修改时说: 孔夫子提倡再思,韩愈也说行成于思,那是古代的事情。刘少奇、林彪是大儒,党内还有大儒。古人说: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
这样,毛泽东就透过古今对比,论证孔子对教育的贡献,并指出其教学方法可资借鉴的地方。1971年林彪事件后,在北京平安里附近毛家湾他的家里,查出一些推崇孔孟之道的言论、条幅,如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,克己复礼之类。
6.毛泽东:《毛泽东选集》第1-4卷,北京:人民出版社1991年。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,以陈独秀为首的新知识分子以《新青年》为阵地,发起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猛烈批判。
青年毛泽东毕竟受过儒家教义的熏陶,培养了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,使他又不同于当时的江湖浪子、绿林豪杰。南京、济南、长沙的城墙很好,北京、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。
1917年4月,毛泽东第一次在《新青年》发表文章,题为《体育之研究》,征引四书五经就有八处之多。东西之所明者不一:庄子效法于庖丁,仲尼取资于射御……。1964年6月24日,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: 孔夫子有些好处,但也不是很好的。中国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,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,而且不实行劳动。
他知道量变质,但畏惧其变,用两条战线斗争方法来维持旧质不使变化,这是维持封建制度的方法论。1956年他写的《水调歌头?游泳》,就化用了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话表达积极奋进的精神。
他把这两个方面奇异地综合起来了。毛泽东也赞扬孔子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方法。
他的学生樊迟要求学习农业知识,孔子很生气,他说:这是奴隶干的事情,我才不干呢。他对孔子的学习方法十分推崇。